为什么人们还在穿没有印花的、光光的t恤?人们的生活节奏分秒必争,人们不想被毫无想像力的套装束缚,人们有独特的品位和个性。可是,人们能买到什么样的t恤?夜市上、地摊上,价格低廉的t恤做工粗糙,印花更粗糙,是名副其实的“老头衫”;班尼路、佐丹奴等中档休闲t恤,质量不错,但t恤上除了logo很难有其它图案,挑来挑去只能挑挑t恤的颜色,穿上后还觉得在给品牌做免费广告;高档购物中心里的印花t恤倒不少,但其价格已经远远背离了t恤应有的平民风格,与其说它是t恤倒不如说它是精品服饰更为合适。 撑杆跳高女皇”伊辛巴耶娃的签名t恤,1.1万元;布勃卡的签名t恤,1.2万元;乌克兰跳高名将克里马连夫的签名运动鞋,9000元;压轴戏是刘翔当场亲笔在一件t恤上签名,最终这件t恤拍得11万元的天价。 艾什莉·沃克穿梭在乔治王子城一家小店的一排排t恤衫柜台前,考虑她应该买哪一件明天穿去学校。她拿起一件黑色的宽松式t恤,上面写道:“相信我,我是单身”。另外一件乳白色t恤衫上,印着硕大的一行字,“我知道男孩们需要什么”。 事实上,美国有1.14亿个家庭每年都会购买t恤衫。去年,美国人买了45亿件t恤衫以及其各类上衣,其中94.3%来自进口,平均下来每个家庭购买40件衬衫。但是,只有不到50万美国工人依靠加工t恤衫、其他衣服以及纺织品为生。 “在我们刚开始做外贸的时候,对外贸产品的特点基本不了解,如外国人喜欢在t恤前印上有意思的单词。”周海江说,有一次在对完工的外贸t恤进行检验时,发现在t恤上前面的单词字母少印了一个,交货日期在即,红豆连夜加班对这个8万件t恤翻工,保证了及时交货。“外商知道这件事后,对我们连竖大拇指。” t恤的大规模流行风潮始发于20世纪70年代。1973年《妇女时装日报wear daily》声称t恤是当年反文化的首席发言人。1975年据载有4千8百万件印花t恤充斥于美国大大小小的服装市场,并在此后的多年中保持了这一势头。t恤衫上的图案与文字只要想得出就能印上去。幽默的广告、讽刺的恶作剧、自嘲的理想、惊世骇俗的欲望、放浪不拘的情态都藉此发泄无遗。对于这种似乎是无可遏止的风潮,也曾有人搜文尖刻地批评企图以t恤的文案来达到某些目的的做法太小儿科。作者讽刺地写道:"如果连你的话人家尚且不乐意听,又如何指望他们听你的t恤话呢?" |